榮幸專訪到熱門美劇《電腦狂人》 製作人、執行製作兼編劇喬納森.里斯可 (Jonathan Lisco)
類別 : 科技 作者 : Amy
《電腦狂人》設定在個人電腦產業一觸即發後飛快發展的1980年代初期,故事始於IBM首波主打產品(即IBM PC)大舉攻入個人電腦市場後不久。
於是個人電腦的世界開始成為眾人爭相加入的遊戲,在這當中出現了一個奇妙的三人組-優秀業務員、充滿野心的工程師和一個天才般的年輕程式設計師-他們不顧自身與工作上的風險闖入這場競爭,就為了創建一台劃時代的電腦,引導世界轉變成現在人們所知的樣貌。
故事背景發生在 PC, Mac 早期的競爭時代,深深吸引喜愛科技議題的族群,MacToday 很榮幸專訪導演 Jonathan, 讓我們一起深入電腦狂人的世界。
MacToday : 現代已經很少見到這樣復古且關於科技的影劇作品了,您當時為何想要寫這樣一個在1980年代的科技題材故事? 您是受什麼啟發而決定寫出《電腦狂人》的劇本?
Jonathan : 我們都知道、或自認了解像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和比爾蓋茲(Bill Gates)這些指標性的電腦改革家,引領我們走向資訊時代的故事。然而,我們對與他們同期競爭者的故事卻一無所知,這些人以無名小卒之姿被時代所埋沒;《電腦狂人》這部原創故事出乎意外地將故事背景設定在1983年的德州矽原(Silicon Prairie),而第二季則將背景設在兩年後的1985年,這部影集訴說著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我與影集的另外兩位創作者克里斯.坎特威爾(Christ Cantwell)及克里斯.羅傑斯(Christ Rogers) 希望以戲劇性的方式帶著觀眾回首過往,看看我們是如何從過去走到今日的光景,並照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之路。對我們來說,這就是這段故事值得我們訴說的原因。
MacToday : 身兼《電腦狂人》的節目製作人及執行製作,製作節目跟編劇比起來,哪個讓你更感興趣?
Jonathan : 編劇,本質上是件較孤獨的工作,需獨自待在房間內,努力從無到有地創造出一段能在更深層面中影響並陪伴觀眾的故事,而非僅是作出結合了幾個獨立句子或意象的作品。而節目製作,反觀來說,則不只是要寫作編劇了,製作節目需要經營編劇室、監督指導創作品、還要管理許多負責製作實際節目的有才華之人。這也是部分編劇在初期擔任節目製作時會備感壓力的原因,因為除了要獨自在凌晨時分寫出好幾頁的劇本外,還得擔任電視影集的群龍之首。若沒有這群優秀的夥伴跟我一起努力,我是沒辦法做到的,但我還是必須說,節目製作需要在經營管理層面下非常多功夫,這是遠超出許多編劇所能夠預期的。
MacToday :《電腦狂人》講述著個人電腦的一個關鍵時期,並象徵現在電腦科技的起源,您對未來電腦有什麼樣的想像或期待? 您認為現在的科技競爭和1980年代時有何不同?
Jonathan :《電腦狂人》探討人們勇敢追求偉大夢想所需付出的代價,而這樣的議題無關年代,在當今或是80年代都十分切題。即便此影集將背景設定在距今三十年前,故事內容一針見血地探討「天才」與「妄想」的模糊界線、人與人之間感情連結的脆弱,以及每個人類的慾望,尤其是在現在科技上癮的世界,每個人都希望能留下別具意義的印記,並做些真正重要的事。因此在這種程度上,現在與30年前並無任何改變,為了要成功並造就意義的壓力只是與日俱增。我想,影集第一季的重點會放在一項我認為這十年間話題性漸增的議題,反思我們是否因為社群媒體等的影響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漸入佳境;還是我們雖然擁有了看似唾手可得的”連結”,事實上卻變得更加孤獨。《電腦狂人》囊括了這些重要的議題,而我相信這是個特別適合探討我們目前生活的世代的一部影集。
MacToday : 您曾經在台北擔任顧問的工作,您是否能和我們分享這段經歷的故事? 臺灣
對您有些什麼樣的啟發或影響? 當您得知這部作品將遠渡重洋在台灣上映時,有什麼樣的想法?
Jonathan : 我非常喜歡台灣,並曾在二十初頭時在台灣居住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第一年的身份是學生,第二年則是在台灣擔任商業顧問。我在台灣度過了一段美好又激勵人心的時光,同時也結交到許多好友。台灣人很友善,除此之外,他們也擁有許多令我驚豔的特質,包括他們的想像力、靈活度、好奇心、企圖心、還有他們致力於利用科技的進步使世界更美好。我得知這部影集將在台灣首映後非常開心,因為我認為台灣觀眾會對我們所描述的故事及人物深感興趣。
MacToday : 您是否曾考慮過其他本季結局版本嗎? 如果有,是什麼樣的結局? 為何不採用? 如果沒有,是什麼促使您決定本季結局的?
Jonathan : 在本季的結局中,其中一位主角最後對自己創造的東西感到不甚滿意。我只能透露如此含糊的內容了,因為我不希望破壞麥客經讀者們的期待。我們一直以來都想要用這樣的結局,戲劇性地道出科技產業中艮古不變的道理,在產業中,當你以為自己發明了創新產品時,其實早已有人研發出了相同的產品,但對方卻能做得更優異、更廉價、甚至速度更快。這對如此努力投入的人來說,具有什麼樣的影響? 明白自己的發明最終可能變成下一個劃世代的重點,否則就是不幸的變成垃圾堆中的廢物,那種賭上未來的感覺是甚麼? 人們要如何在這科技快速變化的年代裡定義成功? 這對個人以及社會在經濟、個體、和心理層面的代價是什麼? 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在到第一季完結為止所探討的問題。並且希望第二季內容會更加振奮人心! 在這裡要感謝麥客經(MacToday)對《電腦狂人》如此有興趣。我們很感激貴刊所有讀者的支持,也希望他們喜歡這部影集,就如同我們享受拍攝影集的過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