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攝影:熊真駿 熱情協力:台中誠品音樂館、藍色唱片行
在數位化的時代,任何檔案取得變得相當便利,音樂也不例外。你是否曾思考過聲音存取的來源究竟來自何處? 沒錯,隨著MP3數位化時代的來臨, 聲音漸漸的失真,人們聽音樂的習慣也因此改變。然而,先將場景拉回1877年黑白的時代,想像人們對聲音存取的需求和渴望,進而發明人類史上第一部留聲機,開啟「儲存媒體」領域,黑膠唱片與唱盤也應運而生,成為全球唱片產業的濫觴。
年代久遠的黑膠唱片為何依然市有價值?到底黑膠唱片的魅力何在? 類比音樂與數位音樂之間的差異又在何處? 如今哪些人還在收集黑膠?這些答案或許在「誠品」和「唱片行」裡可以找到!
今年誠品舉辦的黑膠文藝復興運動, 透過數位典藏主題展覽、萬張黑膠唱片推薦,以及邀請不同的音樂人與DJ分享黑膠音樂與文化,一同向黑膠致敬。現在就讓我們一同進入黑膠的時光隧道,了解什麼是黑膠及其背後文化的涵義。
黑膠唱片的由來
聲音的存取→黑膠的產生→ 78 轉黑膠決定現今流行單曲長度?
1877 年發明之父愛迪生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搖動曲柄,對著圓筒前的小管子,唱起一首兒歌:「瑪麗有隻小綿羊」。這一唱雖然只錄製了大約八秒的長度,卻萬萬沒想到這短短八秒換取長達一百多年全世界聲音存取的方式,史上第一台留聲機也因此誕生。進入20 世紀後,留聲機更加普及,逐漸人們對於聲音存取現況的不滿,由一名埃米爾·玻里納(EmileBerliner)的德國人發明黑膠唱片,當時黑膠唱片每面最多只能存取約三分鐘的歌曲,以每分鐘78 轉的速度讀取黑膠上的壓痕播放,稱為78 轉黑膠唱片又稱「膠木唱片」(英文 Standard-Playing Record,78-rpm Record,簡稱SP)。從三分鐘這數據來看,對於現在流行歌曲時間長度而言是不是一個較為中間值的數據呢?答案是確定的,當時儲存容量限制了歌曲時間進而影響創作長度,流傳至今。
78 轉黑膠唱片所用的主要原料是蟲膠(Shellac),主要原物料來自於東南亞, 是一種紫膠蟲所分泌出的天然樹脂,經過收集後作為唱片的主要原物料,由於當時因為二戰的關係,黑膠的產量急遽減少, 影響至未來音樂市場與格式的發展。
黑膠轉速遞減,45、33 轉速問世, 45 轉成為EP 濫觴?
隨著蟲膠的減少與人們對78轉速唱片音質、容量的不滿足,於1948年哥倫比亞(Columbia Records)唱片公司發行一種全新的黑膠唱片。
首先須將唱片的轉速減慢至33分又1/3並增加溝紋數,這樣才可壓製更多的類比音訊,容納更多的歌曲,使得每張12英吋的唱片可播放20多分鐘的音樂,此外在材質上則是改為乙烯基塑料,後來有人將他與78 轉唱片作為區隔,稱為轉密紋唱片,也是我們常聽見的長時唱片(LongPlay,LP),逐漸成為黑膠的統稱。
另一種格式是45轉,由RCA唱片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首度發行, 他們宣稱45轉音質勝過於78轉唱片, 直徑較小,多為10英吋,至於存取量剛好介於78與33分又1/3之間,相當適合單曲,這種唱片被稱為EP(Extended Play),也奠定今日EP的市場型態。
台灣黑膠的來源
黑膠的發明來自於聲音的存取是無庸置疑的。反觀台灣,1910 年日本在台設立「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台北出張所」,開始販售留聲機與黑膠唱片,並且展開錄製屬於台灣音樂的唱片。當時第一首創造佳績的台語流行歌〈桃花泣血記〉,是由古倫美亞唱片(Columbia) 所發行。根據資料顯示,早期樂師必須乘船赴日錄音,再由台灣的唱片公司進口銷售,這樣的一來一回的主要原因是, 台灣沒有製造唱片的技術,成本相對的提昇許多。結束日本殖民時代前,台灣製造唱片是藉由回收二手唱片,重新加熱製成一張全新的唱片,這樣的製作方式最終還是必須面對原物料短缺的問題, 此時唱片業者已經開始研究該如何自製黑膠唱片,也吹起黑膠在台灣的熱浪。
黑膠文藝復興運動開跑
黑膠從日治時期傳入台灣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惜的是,台灣大多數的年輕人對黑膠視為一項復古的單品,而非當做播放音樂的媒介,此外,產量遞減是造成疏離感主要的原因,但事實上黑膠唱片在歐美及日本仍舊相當盛行。為了喚回那段黑膠溫暖的聲音,誠品音樂館從2007 年開始舉辦「黑膠文藝復興運動」,至今已邁向第五屆。現場提供上萬張黑膠唱片,類別橫跨爵士、古典、前衛搖滾、台灣老歌、西洋流行與電子等各國蒐集而來的珍奇版本。現場你也可依照字母、唱片廠牌等搜尋方式享受挖寶的樂趣,特別的是,誠品歸類出改變世界的視覺設計封面與稀有黑膠專區, 你可徹底了解哪些流傳於一百年都不曾退流行的封面與黑膠。
這次活動讓小編看見許多音樂家與樂癡、發燒友們不遲千里的在這裡掏寶, 並分享他們2、30 年收集黑膠的經驗與熱情,不禁感謝誠品舉辦這次活動,讓小編有機會更進一步接觸黑膠,同時也呼應誠品這次的主題「Thanks!!」-感謝台灣民眾可繼續支持黑膠文藝復興,讓更多人重拾黑膠, 零距離的接觸。
1910 年~2011 年! 百年來的傳承
「聲音的紀錄是人類可以複製的時候, 唯一開始可以留下最忠實的第一手文獻。」是黑膠唱片達人李坤城對聲音文獻的看法,也是他致力投入將日治時代曲盤聲音透過數位化原音重現的動力。
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灌錄發行數千張唱片。李坤城曾提起雖然當年是商業的發行,但今天它是我們最重要的原始文獻,在30 年代台灣的娛樂大概只有聽收音機、看電影、聽唱片、看野台戲四種,這四種娛樂裡只有收音機與唱片可以在家聆聽,所以唱片成為完整戲劇的一個娛樂,同時也希望唱片迷可以繼續傳承下去。在現場, 以網站數位的方式提供民眾自由聽取日治時期唱片的原音,了解台灣黑膠與唱盤的歷史,此外,現場展出日治時期的唱盤、黑膠、廣告、報紙等文物,彷彿乘坐著時光機瞬間回到百年前的場景。
黑膠音樂日
許多人對誠品的第一印象是安靜無聲的讀書空間,就連講話都必須特別的小聲,深怕打擾到每一位讀者與書之間的對話。誠品音樂館打破了這樣的迷失,於星期六的夜晚舉辦黑膠音樂節,邀請許多音樂家與創作家接力播放音樂,活動最精采的部份是DJ 的現場表演,其中一位是台中藍色唱片行的老闆JJ,他提起這次主要想傳達的精神是,顛覆大家以往對於DJ 在夜店既定的印象,在音樂上也不再是以吵鬧的嘻哈音樂為主,反而是以Ambient、Experiment 這兩種曲風來詮釋DJ 不同的面相,同時他提及這次會來演出主要是感謝過去曾經激發他的音樂、人、黑膠等事物,重新檢視他對音樂的情感與方向,然後再出發。
好音樂不中斷,接著下一班播放的黑膠DJ 是你我都相當熟悉的名作家-劉軒,此時你一定會相當的好奇,他不是名作家嗎?為何會從事DJ 行業呢? 活動現場劉軒提及,早在學生時期已經開始接觸音樂相關創作,在國外留學時,就喜歡到處去各個國家當地唱片行蒐集黑膠,每次去都可以泡上五、六個小時不等,帶起耳機聽取不同的音樂就令他忘記時間的流逝,最讓他興奮的是他可以在不同的唱片行挖到他想要的黑膠唱片,這對他DJ 生涯或是音樂創作這一塊有相當大的幫助。活動現場中,劉軒提起他喜歡HOUSE 音樂,並且訴說著HOUSE 音樂曲風的來源,演講的同時也播送每張黑膠, 用音樂的力量感動現場觀眾,用聆聽來了解音樂是最直接的方式,勝過任何文字的力量。對劉軒而言,黑膠彷彿是記錄他的音樂故事也同時記錄了他的人生歲月,也是這份的熱情使得現場觀眾反應相當熱絡,也傳達這次黑膠文藝復興主要意念。
剛結束誠品黑膠音樂日,JJ 從舞台下來即將離去,肩上背著正方形的袋子看來相當吃力, 此時我開始好奇難道裡面裝的是黑膠?與現在只需帶一台Macbook 即可放歌的DJ 相比, 似乎多了一份真實感與樸實,原來這就是他30 多年來的堅持,用黑膠放Techno 音樂。經歷過數十年放歌經驗的JJ,娓娓道來今日臺灣黑膠市場與過去的差異性為何。
黑膠那真實感與溫暖的DJ
膠族群的散集地
藍色唱片行是DJ JJ 所開的店,第一次來這的你一定會找不到位置,因為他沒有招牌也沒有任何的裝潢,只有一面藍色的牆,至於裡面大約只有7 ~ 8 坪的空間,放著幾台唱盤、混音器、喇叭與少數的黑膠,彷彿是一間音樂工廠。JJ 透露當初開這間唱片行是希望可以有更多人透過黑膠接觸播放系統,但許多人認為這一塊是神祕的禁地, 擔心會不小心弄壞, 而不敢碰觸, 但他笑著說:「其實沒有這麼容易壞啦!」他建議年輕人多跑幾間音響店或是唱片行,你會發現黑膠沒有離你這麼遙遠。
說到距離遙遠,他回憶過去,在高一那年,購買第一張是黃鶯鶯的黑膠,當時民國4、50 年代黑膠工業蓬勃發達, 因此在許多家庭都有所謂的套裝音響, 所以聽唱片並非很特別的事,JJ 特別提起,有的家庭還會用套裝音響當做嫁妝呢!那時候的年輕人其實是很幸福的, 因為黑膠唱片不像今天這麼的貴,早期台灣沒有著作權的問題,因此除了國產的黑膠以外,國外的唱片通常都不用經過授權即可自行壓製,相對便宜很多。但今非昔比,台灣現在已經沒有人再壓片,只剩些許廠商鎖定金字塔頂端客群,買下過去鄧麗君黑膠的版權,然後再合法拿去香港或是日本重新製做黑膠,上述其中兩項是台灣缺少黑膠背後的原因,金字塔頂端與國外再製造。
如今誰還在買黑膠?
從JJ口中得知,現在購買黑膠的族群大致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年輕人想學DJ才會碰觸黑膠,通常都是先從較低階的器材開始入手,然後才慢慢的打造個人的黑膠王國,這其中黑膠DJ又以玩電子音樂居多。另一種則是金字塔頂端的族群,因為年齡的關係,他們所聽取的音樂類型比較像是爵士、西洋老歌、古典等,比較注重的是音響設備的好壞以及黑膠唱片所提供的音質是否良好,此時原版的黑膠就是他們所追尋的目標, 那才是所謂的原汁原味。
追求黑膠背後的意義
為什麼這麼多人在追求黑膠,背後的意義為何?難道黑膠有好的音質大過於數位?這個問題我想是見仁見智。首先必須釐清楚黑膠屬於類比音樂,MP3格式屬於數位音樂。JJ認為數位與類比其實已經盤根糾結在一起,逐漸的融入我們生活之中,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知道罷了!像電子樂就是運用數位技術製造出來的音樂,只是用類比的方式來播放。但是以物理的角度來觀察,類比訊號是一種連續的變化,不像數位音訊是用取樣的方式,如果取樣不夠完整就會造成聲音失真。不中斷的錄製呈現音樂的原汁原味,是驅使他們追求黑膠的主要動力。最後,JJ認為不論是數位或是類比音訊,該如何懂得分辨好聲音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些都只是播放音樂的橋樑,另外,黑膠的推動有助於抑制如今盜版氾濫的問題,否則數位化所帶來的便利性會讓更多創作者與好創作消失殆盡,這也是JJ 所關切的問題之一。
國外黑膠盛行大於台灣?
剛剛提及台灣黑膠短缺的原因是國人不再製造黑膠,反而是拿到國外重新再製造。JJ 認為現在黑膠的市場已經大不如從前,現在的年輕黑膠DJ購買來源都是透過網路訂購,像是ebay、亞馬遜或是一些國外黑膠廠牌的網站。這跟文化有相當大的關係,像是大部分的音樂創作者都是來自於國外,台灣的社會與傳統的價值觀並沒有提供充分的養分, 可以讓玩音樂的年輕人養活自己,造成大多的年輕人放棄這一塊的夢想,JJ 呼籲想從事音樂創作的年輕人一定要有足夠的養分與能量才可以創作出好音樂, 並且要有志氣將作品放置於國外,與全世界的音樂好手做競爭,這樣才可以受到台灣人更多的重視,因此發展更多可能性與重振黑膠唱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