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V新移動體驗-From V2V to V2X

採訪撰文:于文萱 圖片提供:Ford Motor 攝影:張藝霖

當路上的車子開始互相溝通,也勾勒出全新的城市未來生活藍圖。 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讓車主的使用者經驗得到更好的提升? 站在汽車科技最前端的專家,要許我們一個「人車合一」的移動願景。

載娛樂通訊整合的車用科技,新世代 Mustang 跑車儼然成為一架大型電腦。

2014 年台北的 Computex,Ford 汽車以車界的 (DOT) 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甚至想要科技大廠之姿,全球各部門科技要角齊聚台北,剖析車電科技、車 / 物聯網、車用科技產業鍊現況,以及 21 世紀雲端行動對傳統車輛的影響。《麥客經》繼 2013 年專訪 Ford 歐洲研究中心總監 Dr Pim 之後,今年則是與 Ford 集團研發與創新中心資深指揮 Dr Prasad 暢談車聯網 V2V(Vehicle-to-Vehicle) 科技所創造的新移動體驗願景。

透過 V2V 的通訊技術可以預先偵測其他來車動向,避免意外或反應不及的突發狀況。

安全科技優勢

「在基本前提下,V2V 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車用科技,要發揮汽車科技正面積極的優點,且不能造成損害, 所以 V2V 能發揮的優勢,包括節省油耗、改善行車整體的順暢感及安全,」Dr Prasad 開宗明義點出 V2V 的重要性。他指出,V2V 同時還有極大的潛力來輔助駕駛人,避免與前車相撞,在十字路口提醒駕駛人是否有其他車輛忽然加速或闖紅燈,讓駕駛人有足夠的緩衝時間來反應或踩煞車。即使有大型障礙物或大卡車擋住視線,當前方有車子煞車時,透過 V2V 的通訊技術可以預先偵測,避免意外或反應不及的突發狀況,「這些都是駕駛輔助的技術,一旦整合成熟,可以即時發揮關鍵技術的能力,不僅維護駕駛人和同車乘客的安全,同時還能延伸到車外的行人安全。」

V2V 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科技,除了保護駕駛的人身及其他用路人的安全之外,任何 V2V 概念的技術都能在廣泛的層面上產生影響力。Dr Prasad 指出, 由於 Ford 是一家消費導向的公司,自然會與消費需求動向緊密結合,而車用科技又與道路法規及規劃息息相關,而 Ford 的角色之一,就是要將車用科技的好處加以量化,而道路安全就是最大的重點之一。

V2V 車聯網概念

美國國內每年約有四百萬件撞擊意外,若加上 GPS, 將能形成覆蓋盲點的 360 度視角,進而減少六成以上的撞車意外(NHTSA 資料來源),美國交通運輸部(DOT) 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甚至想要推動將 V2V 科技列為新車配備。

當 V2V 的車聯網科技配備強大可靠的感應技術,使到處爬爬走的車輛又成為有力的資訊蒐集工具,「穿透型」的行動網絡串聯比其他定點的道路監視器更為有效,資訊的分享也更快速即時,對道路安全和行車的順暢有積極的助益,如避開壅塞路段、掌握實際路況、尋找廁所地點等。

V2V 的發展會如何影響次世代的汽車設計? Dr Prasad 認為,包括汽車的機電系統、工程,甚至整個產業的本質都會受到影響,還會增加與通訊業的合作。

加速 V2V 的腳步,許多既有科技已經為 V2V 鋪好路, 能進一步促成 V2V 的發展到位。XLPE 即所謂的交連聚乙烯(Cross-linked PE),「在機械的方式之外,還能 以 XLPE 的線控傳輸連結車子的變速箱,煞車、打方向盤都能透過線控來操作。」從機電一體化的機電科技 (mechatronics)、XLPE Wire 線控技術,以及軟體、 應用程式的整合提升,人工智慧,Dr Prasad 透露,這些都是現在已經運用的關鍵技術,能將駕駛的意志傳達到車子的設計和設計演算中,確保所有的傳輸都能順暢無阻,「好比真的有專人坐在副駕駛座上,回應駕駛人的需求。」


WASHINGTON, D.C., Jan. 26, 2011 – Ford is aggressively accelerating its commitment to wireless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vehicles – known as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 becoming the first automaker to build prototype vehicles for demonstrations across the U.S., doubling its intelligent vehicle investment in 2011 and dedicating even more scientists to developing this technology. (1/26/2011)

當前方發生意外車況,即使有大卡車擋住視線,V2V 也能發揮「透視」的功能。

提升使用者經驗

車用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 並非意味著駕駛人可以從此為所欲為, Dr Prasad 強調:「我們希望駕駛座的人都能完全掌控情況、駕馭自己的行車狀況。當然科技可以輔助駕駛人,甚至主動掌握駕駛的需求,讓行車更安全,而且更環保節能。」

即使科技再發達,坐上駕駛座就必須保持專注力全開的狀態,甚至上路前就要做好所有狀況的準備:「車用科 技發展得越先進,駕駛人對開車的方式也開始改變,與以前沒有科技輔助時不一樣了。」現在的駕駛人有了高科技護身符,開車時應該注意的地方,似乎開始變得不在意。「舉個簡單例子,以前要開車長途旅行,大家會事先做好車子的檢查;但現在車用科技發達,大家享受科技帶來的輔助與便利的同時,想利用開車時做些五花八門的事,但大家還是要記住:該在家裡或辦公室裡做的工作,就不要在車裡做,因為那就失去車用科技的意義了。」

既然 V2V 深具潛力,外界對這項科技實際能上路的時程也多所關切,但務實的 Dr Prasad 認為,大家不該對任何「未來產品」的上市做太多推斷和臆測,「科技的世界瞬息萬變,下一秒的變化沒有人知道。」但 Dr Prasad 認為未來產品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全球性的測試和實驗,在北美、日本、歐洲……,都是大規模的合作計畫,「因為汽車的本質就是全球化。」他認為,以 V2V 科技來說,若只有自家公司的車準備好了也是枉然,「這就像是打電話一樣:至少要雙方都有電話才能溝通。」

我們還是忍不住幻想:在未來的某天,當每一輛車都配備了 V2V 科技,卻可能因為網路的頻寬不夠而造成車聯網的壅塞!「的確,未來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會集中在都會地區,基礎建設根本不夠用,所以未來的趨勢,將會是開車上路時,讓整個城市與你對話的 V2X 境 界!」城市會告訴你哪裡可以停車,或適時搭乘地鐵、 騎自行車來移動。

當今熱門的無人駕駛自動車,對 V2V 的影響,是相輔相成,還是競爭? Dr Prasad 認為無人駕駛車的技術和造價還存在太多變數,但目前的駕駛輔助科技中的自動煞 車或警示系統,都能根據前方車輛的狀況而做出即時反應,已經是 V2V 概念的技術,「之後還會發表更多相關概念的技術,請大家拭目以待!」


WASHINGTON, D.C., Jan. 26, 2011 – Ford is aggressively accelerating its commitment to wireless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vehicles – known as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 becoming the first automaker to build prototype vehicles for demonstrations across the U.S., doubling its intelligent vehicle investment in 2011 and dedicating even more scientists to developing this technology. (1/26/2011)

 

V2V 的車聯網科技配備強大可靠的感應技術,四處行走的車輛以「穿透型」的行動網絡串聯,成為有力的資訊蒐集工具。

WASHINGTON, D.C., Jan. 26, 2011 – Ford is aggressively accelerating its commitment to wireless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vehicles – known as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s – becoming the first automaker to build prototype vehicles for demonstrations across the U.S., doubling its intelligent vehicle investment in 2011 and dedicating even more scientists to developing this technology. (1/26/2011)

改變汽車產業遊戲規則

被視為 Ford 的潮流趨勢專家,我們也想知道 Dr Prasad 最感興趣的「明日科技」是什麼?

Dr Prasad 特別關注「車主模式」Ownership 的再進化, 不擁有汽車,也能享受駕車樂趣。「汽車是相當大的投資,但不可能像手機一樣 24 小時黏著它,因為每天真正使用的時間,可能只有 2.5 小時,卻要花 3.5 個小時卡在車陣中。」若車主模式能夠改變,個人的移動體驗會有不同的選擇,也將會引發產業的許多變化。

Dr Prasad 認為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技術,能夠讓想要研究車用資料數據的人更容易理解,彼此開放學習的資源。「當前開發腳步緩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從錯誤中學習,但全球的開放平台就提供一個分享錯誤經驗的機會。」此外,個人移動方式、汽車共享、自動尋找停車位的技術,Dr Prasad 都看好是未來改變都市生活經驗的重點。

現在的汽車越來越像一部會移動的電腦,半導體在汽車業扮演的角色益發吃重,對一個不只會打造硬體模具、 還懂軟體整合的百年汽車老鋪來說,未來的競爭對手,是否還包括半導體業者? Dr Prasad 透露,Ford 早期曾經也擁有半導體事業,從這個基礎上衍生出現在出色的科技表現,可說十分得心應手。「半導體是很棒的合作夥伴,但我們藉此得到的訊息,就是隨時保持高度警覺。」

台灣首見的 V2V 科技實車試駕體驗。

Dr V. Prasad 簡介

Dr V. Prasad 是 Ford 集團研發與創新中心資深指揮(Group and Senior Technical Leader, Vehicle Design and Infotronics, Ford Research and Inovation),1996 年被挖角到 Ford 時,原是一位對汽車一無所知的矽谷工程師,後來成為 Ford 內部引領最前線科技趨勢的「What’s Next Guy」,讓 Ford 從傳統汽車公司進入到軟體世代, 更將網路、車電、甚至是社群力量導入 Ford 的車載科技中,更是一位開放平台的信奉者。

Related Posts

Stay Tuned

Subscribe to our latest newsletter and never miss the latest news!